top of page

外表很樸實的原生種鯉科小魚,沒有豔麗的顏色或花紋,鱗片看起來感覺特別大片,很有平易近人的感覺,一般人親暱地叫它「鯽仔」,以前在水流平緩的水域很常見,會把卵產在水草上面。

 

之前我們以陷阱的方式進行調查,都沒有捕抓到它,只有撿拾到一隻受傷的鯽魚,不過這幾天已經陸續有好幾筆鯽魚的紀錄了!!

 

公民科學家的力量,強大~有經驗的釣者分享,鯽魚的嘴巴不大,所以用大鉤可能比較難釣到,可以考慮換較小型的魚鉤試試喔~

鯽魚 Carassius auratus

NT$0價格
  • 沒有豔麗的顏色或花紋,鱗片看起來感覺特別大片,體色微微金黃! 鰭膜會帶著些微橘紅~

  • 喜歡水流平緩的靜水域,埤塘、湖泊和水田都是可能的出現棲地類型。有將卵產在水草上的習性,非現水體中有水草時,可留意翻找一下。

​農田裡的科學計畫

我們是由蹲點宜蘭的生態學家所成立,本著「生態為本,與地共存」的理念,除了力行實踐,以友善土地的方式進行耕種之外,
同時也致力於以農田與農村為場域,導入科學研究元素,與在地社群攜手合作,探索兼顧生產、環境與生活的可能性。

  • Facebook
bottom of page